船闸导航墙水下切割拆除是一项复杂且高风险的工程,涉及结构分析、水下作业技术、安全管理及环保要求等多方面内容。常见的包括水下电弧切割、水下等离子切割、高压水射流切割、金刚石绳锯切割等。每种方法的适用场景、优缺点以及成本效益如何?例如,水下电弧切割可能适用于钢结构,但需要注意电流对潜水员的安全影响;金刚石绳锯切割则适用于混凝土结构,精度高但速度较慢。
接下来是施工步骤。通常包括前期准备(如潜水员勘查、制定方案)、搭建施工平台、排水或控制水流、切割拆除、清理残骸、后续处理等。需要详细说明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,比如如何确保潜水员的安全,如何处理切割产生的废弃物,如何防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。以下从技术方案、施工流程、安全措施、环保规范及成本控制等维度展开详细说明:
一、技术方案设计
1. 结构与材料分析
船闸导航墙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,需通过潜水员探摸、声呐扫描等手段确认结构完整性及材料特性。例如,混凝土结构需评估钢筋分布密度,钢结构需检测腐蚀程度。平陆运河马道枢纽的导航墙采用大体积混凝土(总量 347 万立方米),需采用分层浇筑工艺,而汉江孤山航电枢纽的导航墙为墩板式结构,需结合空箱薄壁设计进行切割路径规划。
2. 切割技术选型
水下电弧 - 氧切割:适用于钢结构,利用空心电极产生电弧熔化金属,氧气吹除熔渣。该技术设备简单,但需注意电流对潜水员的安全影响,切割深度通常不超过 30 米。
金刚石绳锯切割:针对混凝土结构,通过金刚石串珠绳高速旋转切割,精度高(误差 ±2cm),但需配套液压动力系统,成本较高。例如,东淝河一线船闸拆除中采用分段流水作业,结合金刚石绳锯进行精确切割。
高压水射流切割:利用超高压水流(300-400MPa)破碎材料,无热变形,适用于敏感环境。但设备体积大,需稳定作业平台。
激光切割:新兴技术,如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开发的绿色激光切割技术,可在水下穿透性强,无需辅助气体,适用于核污染结构拆除。但目前成本较高,尚未大规模应用。
3. 辅助设备配置
潜水设备:需配备氦氧混合气潜水系统(适用于深度 > 30 米)、潜水推进器(DPV)及水下照明设备。
智能监控:采用 ROV(遥控潜水器)搭载高清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,结合 BIM 模型规划切割路径。例如,江苏省船闸应急保障中心通过 “水下摄像 + 人工切割” 模式提升作业精度。
废弃物收集:使用吸泥泵、抓斗等设备清理切割残渣,防止污染水体。
二、施工流程与关键工艺
1. 前期准备
环境评估:检测水质、流速、水温及能见度,制定应急预案。例如,陆丰市螺河水闸重建工程要求施工避开鱼类繁殖期,并设置鱼道保障生态流量。
设备调试:对切割设备进行绝缘测试、水密性检查,确保水下电弧设备空载电压≥180V。
安全培训:潜水员需通过高压氧舱训练、水下切割专项考核,并配备减压表及应急呼吸装置。
2. 拆除实施
支撑结构加固:对需保留的导航墙部分进行临时支撑,如使用钢桁架或混凝土预制块。
分层切割:从顶部向下逐层切割,每层厚度控制在 0.5-1 米。例如,九圩港船闸拆除中采用无人机全程监控,确保切割过程安全。
残骸处理:切割后的构件通过吊索或气囊浮运至指定区域,大型构件需分块切割以降低吊装难度。
3. 后期处理
基底清理:使用高压水枪冲洗残留混凝土,确保新结构基础平整。
环保监测:对水质进行重金属、油类等指标检测,确保符合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(GB3838-2002)Ⅲ 类标准。
三、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
1. 核心风险源识别
潜水事故:包括减压病、溺水、设备故障等。需严格执行潜水时间限制(如深度 30 米时单次作业≤30 分钟),并配备快速减压舱。
电气安全:水下切割设备需采用 12V 以下安全电压,电缆需双层绝缘,并设置漏电保护装置。
结构坍塌:切割前需评估剩余结构稳定性,必要时进行预加固。
2. 应急预案
紧急救援:设置潜水员待命小组,配备水下担架及心肺复苏设备。
污染防控:储备吸油毡、絮凝剂等应急物资,防止油污扩散。
交通管制:与海事部门协调,划定作业区域,设置警示浮标。
四、环保与法规要求
1. 法规遵循
国内标准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》要求拆除前清除易燃易爆物质,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排放。
国际公约:若涉及通航水域,需遵守《国际海上避碰规则》(COLREGs),并取得航道管理部门许可。
2. 生态保护措施
水质保护:采用环保型切割设备(如激光切割)减少油污排放,施工废水经沉淀、隔油处理后回用。
生物保护:避开鱼类洄游期,设置临时鱼道或人工鱼礁。例如,陆丰市螺河水闸重建工程通过生态流量调控保障花鳗鲡洄游。
五、成本估算与优化
1. 费用构成
设备成本:金刚石绳锯租赁约 1.5 万元 / 天,水下激光切割设备约 5 万元 / 小时。
人工成本:专业潜水员日薪 3000-5000 元,辅助人员日薪 800-1500 元。
环保成本:废弃物处理费用约 2000 元 / 吨,生态补偿费用视项目而定。
2. 成本优化策略
技术选型:复杂环境优先选用激光切割(减少潜水时间),常规工况采用电弧 - 氧切割降低成本。
工期控制:采用多工作面同步施工(如东淝河一线船闸 “多面开花” 策略),缩短总工期。
材料回收:废旧钢材回收可抵消部分成本,回收率约 70%-80%。
六、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
智能化设备:如华工激光开发的双机器人激光切割系统,可实现 0.05mm 精度切割,提升效率 30% 以上。
绿色技术:水下激光切割无二次污染,适用于生态敏感区域。
模块化施工:采用预制件替换传统现场浇筑,减少水下作业时间。
七、典型案例参考
东淝河一线船闸拆除:采用金刚石绳锯分段切割混凝土结构,多工作面同步施工,总工期缩短至 1 个月。
京杭运河船闸抢修:使用水下电弧 - 氧切割快速处理钢护面破损,3 小时内恢复通航。
安全措施是关键。水下作业本身具有高风险,需要遵守严格的安全标准。例如,潜水员的培训和资质、使用的安全设备(如潜水服、呼吸器、安全绳)、应急救援预案、与水面团队的通讯等。此外,还需要考虑水下环境的影响,如水流、水温、能见度等,以及如何应对突发情况。
法规和环保要求也是必须考虑的。拆除工程可能需要获得相关部门的许可,如海事局、环保部门等。同时,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对水生生物和水质的影响,比如使用环保型切割设备,清理切割产生的碎屑,避免油污泄漏等。
船闸导航墙水下切割拆除需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、安全风险及环保要求。未来,随着激光切割、机器人技术的成熟,智能化、绿色化将成为主流方向。施工中需严格遵循法规,强化现场管理,确保工程安全高效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