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桥梁切割拆除_楼板切割拆除_隧道二衬切割_犇盈混凝土切割公司!

全国咨询热线 13826151100

服务项目

Menu
24小时服务热线 13826151100
首页 > 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高铁道床板拆除切割

发布日期:2025-04-17 浏览次数:3

高铁道床板拆除切割首先要分析道床板的结构,无砟轨道的道床板一般是钢筋混凝土结构,直接铺设在混凝土底座或路基上,可能包含预应力钢筋,而且与轨道板、扣件系统紧密相连。拆除时需要考虑不损伤周边结构,比如底座板、路基,以及避免影响相邻轨道的稳定性。

接下来,前期准备工作很重要。需要先进行技术勘察,比如使用探地雷达检测道床板下的管线、钢筋分布,特别是预应力钢筋的位置,因为如果切割到预应力钢筋可能会导致结构突然失效,非常危险。然后要确认轨道是否已经停用,是否需要临时支撑或线路导改,比如在相邻轨道正常运行的情况下,确保施工区域的隔离和安全。

b_1604170201912230936414480.jpg切割工艺方面,高铁道床板对精度和振动控制要求极高,不能影响周边结构,所以优先使用无损切割技术,比如金刚石绳锯、墙锯,这些设备振动小,切割精确。可能需要分块切割,根据道床板的尺寸和重量,合理划分切割块,方便吊装和运输。同时,预应力钢筋的处理需要特别注意,可能需要先释放预应力,或者在切割前确定其位置,避开或小心处理。

拆除顺序方面,应该从一端开始,分段切割,每切割一段立即移除,避免长时间暴露对结构的影响。支撑系统可能需要临时设置,比如在道床板下方使用钢支撑,防止切割时底座板或路基受损。吊装设备的选择也很重要,需要考虑现场的空间限制,可能使用小型起重机或轨道式吊车,确保安全吊运。

安全控制方面,高铁线路附近施工,尤其是在运营期间,安全是重中之重。需要设置严格的隔离区域,防止人员和设备进入运营线路。监测方面,要实时监测轨道的沉降和位移,确保施工不影响线路的平顺性。另外,有限空间作业可能不多,但如果有地下部分,需要注意通风和气体检测。

环保和文明施工方面,切割时的扬尘和噪音控制,高铁通常位于郊区或市区,需要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。泥浆处理和废弃物回收,比如钢筋的回收,混凝土块的处理,可能需要破碎后再利用。

特殊情况处理,比如遇到预应力钢筋、不明障碍物,需要立即停止施工,重新勘察,制定方案。应急措施比如突然的结构变形,需要有备用支撑设备,确保及时处理。

最后,验收和恢复阶段,需要检查拆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,底座板或路基是否完好,然后进行回填或新道床的铺设。可能需要与高铁运营部门密切配合,确保施工后的线路检测和调试。

需要确保每个步骤都符合高铁施工的高标准,参考已有的无砟轨道拆除案例,结合用户之前的地下箱涵拆除经验,调整技术参数,比如切割设备的选择、支撑方式、监测频率等,突出高铁工程的特殊性,比如高精度、低振动、严格的安全标准等。

高铁道床板(尤其是无砟轨道道床板)的拆除切割是一项对精度、安全性和工艺要求极高的工程,需结合无砟轨道结构特性(如钢筋密布、可能含预应力体系)、线路运营条件及后续新建需求制定专项方案。以下是关键技术、流程及注意事项:

一、道床板结构特性与前期准备

1. 无砟轨道道床板特点

结构形式:

多为 C40-C50 钢筋混凝土结构,厚度 200-300mm,宽度 2.8-3.2m(双线道床板),长度随轨道板布置(6.45m 标准块或连续浇筑),底面设凸台 / 凹槽与底座板连接,内部配筋率高(主筋 φ16-20mm,间距 150mm),部分含纵向 / 横向预应力钢绞线(张拉应力 1395MPa)。

功能关联:

直接承载轨道板、钢轨及列车荷载,与底座板、路基形成刚性整体,拆除时需避免对底座板(或支承层)及路基造成损伤,尤其需保护凸台结构(若后续利旧)。

2. 勘察与技术准备

三维扫描与探测:

采用三维激光扫描(精度 ±2mm)建立道床板三维模型,标注伸缩缝、凸台位置;通过地质雷达(深度 0-2m)探测钢筋 / 预应力钢绞线分布(间距≤100mm 时需加密测线),绘制精确切割定位图(误差<50mm)。

线路停运与隔离:

施工前申请线路封锁天窗时间(高铁天窗通常 2-4 小时 / 晚),在施工段两端 50m 处设置硬隔离(如钢围挡 + 警示灯),轨道电路断电并挂接地封线,确认相邻轨道板与道床板连接已断开(如松开扣件螺栓、拆除限位装置)。

临时支撑设置:

对需保留的相邻道床板,在切割缝两侧 1m 处用可调式钢支撑(承载力≥50kN / 根)顶紧轨道板底部,防止切割振动导致轨道位移;底座板表面铺设 5mm 橡胶垫板,缓冲切割振动。

二、拆除切割关键技术

1. 切割工艺选择(优先高精度、低振动设备)

金刚石绳锯(主切割设备):

适用场景:道床板整体切割(纵向沿轨道板接缝、横向按 3-4m 分段),切割深度≤500mm(满足道床板 + 底座板上层厚度)。

操作要点:

沿切割线粘贴 10mm 厚泡沫条(防止切割偏位),绳锯机固定于轨道式台车(沿钢轨行走,定位精度 ±3mm),线速度控制在 18-22m/s,冷却水压力≥0.5MPa(防止金刚石串珠过热)。

遇预应力钢绞线时,先在钢绞线两侧 50mm 处切割,人工凿除中间混凝土后,用液压剪切断钢绞线(需先确认预应力已释放,避免突然断裂)。

液压墙锯(细部处理):

切割凸台周边混凝土(距凸台边缘≥30mm),或修正不规则切口,切割深度 300mm,配激光标线仪确保切割面垂直(偏差<1°)。

静态破碎(辅助工艺):

对钢筋密集区(如伸缩缝节点),钻 φ42mm 孔(间距 300mm),注入 SCA-III 型静态破碎剂(膨胀压力≥50MPa),8-12 小时后剥离破碎混凝土。

2. 拆除顺序(遵循 “分区隔离、对称切割” 原则)

plaintext

施工准备(天窗申请、支撑加固)→ 纵向切缝(沿轨道板边缘)→ 横向分段切割(3m/段)→ 吊装移除块体 → 底座板表面处理 

切割分区原则:

从施工段一端向另一端推进,每切割 1 个 3m 段(重量约 15-20 吨),立即用 200 吨汽车吊(配专用吊具,吊点间距 2m)吊运至临时存放区,避免多段切割后整体受力失衡。

双线道床板需对称切割(先切中间分隔带,再同步切割左右线),防止偏载导致底座板开裂。

预应力处理:

若道床板含预应力钢绞线,需提前通过张拉端千斤顶缓慢放张(放张速率≤10MPa/min),待应力完全释放(压力表归零)后再切割;若无法放张,切割时需避开钢绞线位置(预留 100mm 保护层),人工凿除后用切割机分段切除钢绞线。

3. 吊装与运输要求

专用吊具设计:

吊具采用 “工” 字形钢梁(跨度 3.5m,承载力 30 吨),配 4 点吊装带(尼龙材质,避免划伤底座板),吊装前在道床板顶面钻孔(φ50mm,深 100mm)埋设吊环(抗拔力≥50kN)。

运输路线规划:

临时道路需硬化(混凝土强度 C30,厚度 200mm),转弯半径≥15m,运输车辆限速 15km/h,防止块体颠簸导致底座板边缘破损。

三、安全控制要点

1. 轨道变形监测

实时监测系统:

在切割段前后各 50m 轨道上安装电子水准仪(精度 ±0.1mm/km)和轨距尺,每 10 分钟记录轨面高程、轨距变化(允许偏差:高程 ±2mm,轨距 ±1mm),超过阈值立即停止作业并检查支撑系统。

振动控制:

切割时振动加速度≤0.5g(距切割点 1m 处监测),通过调整绳锯压力(10-15MPa)和进给速度(50-80mm/min)控制振动,避免底座板与路基间产生微裂缝。

2. 高压电与轨道电路安全

接触网防护:

施工区域上方若有接触网,需在切割前将接触网导线用绝缘橡胶套包裹(厚度≥5mm),起重机臂杆与接触网保持≥5m 安全距离,雨天禁止吊装作业。

轨道电路防护:

拆除前断开轨道电路连接线,并用万用表确认无电流(电压<0.1V),切割过程中避免钢筋 / 设备搭接轨道形成导电回路。

3. 高空与有限空间安全

作业人员需佩戴防滑鞋(鞋底摩擦系数≥0.6)、全身式安全带(挂于临时设置的安全绳,间距 2m),在道床板与底座板间隙(约 50mm)作业时,使用薄型内窥镜检查内部结构,禁止直接探身查看。

四、质量与环保控制

1. 底座板保护

切割底面距底座板顶面预留 20mm 保护层,采用人工凿除(使用橡胶锤 + 钎子),避免机械切割损伤底座板;若底座板需保留,表面覆盖 3mm 厚钢板(边缘用膨胀螺栓固定)防止砸伤。

2. 扬尘与噪声控制

湿式切割:绳锯机配备环形喷水装置(流量 50L/min),切割面持续洒水降尘,出口处设置雾炮机(射程 30m,喷雾颗粒≤50μm)。

噪声控制:夜间施工噪声≤70dB(距声源 50m 处),优先选用电动绳锯(噪声比液压式低 15dB),设备底座铺设隔音毡(降噪量≥10dB)。

3. 废弃物处理

废旧钢筋分类回收(预应力钢绞线需检测疲劳强度,达标后可用于非承重构件),混凝土块破碎至≤100mm 后,筛选出洁净骨料(含泥量<3%)用于铺设施工便道,含杂质部分运至指定消纳场。

五、特殊情况处理

切割偏位(误差>10mm):

立即停机,用墙锯沿正确位置补切,偏差区域用高强度砂浆(M30)修补,养护 24 小时后方可继续作业。

底座板意外破损:

若切割导致底座板出现裂缝(宽度>0.2mm),立即用环氧树脂灌浆(压力 0.3MPa),粘贴碳纤维布(宽度 200mm)加固,经超声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。

天窗时间不足:

提前切割 1/2 深度(保留钢筋连接),用钢支撑临时固定块体,次日天窗时间内切断剩余钢筋并吊装,确保线路在天窗结束前恢复空载状态。

六、验收与后续施工

拆除质量验收:

检查底座板表面平整度(3m 靠尺偏差≤3mm)、切割面垂直度(偏差<2°),无残留钢筋头及尖锐凸起,由高铁工务段、监理单位联合签认。

界面处理:

用高压水枪冲洗底座板表面(压力≥10MPa),清除浮浆及碎屑,涂刷界面剂(环氧树脂类,粘结强度≥3MPa),为新建道床板施工提供可靠基面。

高铁道床板拆除切割的核心是 **“高精度控制、低振动作业、全流程监测”**,需针对无砟轨道的刚性连接特性,重点把控预应力释放、底座板保护及轨道变形控制。通过 BIM 技术模拟切割路径、采用自动化监测设备实时预警,结合天窗时间高效组织施工,确保在有限时间内安全、精准完成拆除任务,为后续轨道结构新建奠定基础。施工前需与高铁运营单位深度对接,制定天窗时间倒计时计划,严格执行 “一人一机一监护” 制度,杜绝任何影响线路安全的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