挡土墙拆除切割施工前准备部分,需要考虑挡土墙的类型,比如是重力式、悬臂式还是扶壁式,不同类型的结构拆除方法可能不同。还要勘查周边环境,比如是否有邻近建筑物、管线,地下水位情况,因为挡土墙通常和土体紧密相关,拆除时可能影响土体平衡,导致滑坡或沉降。
然后是安全措施,除了常规的围挡和警示,可能需要对土体进行临时支撑,比如打设钢板桩或锚杆,防止拆除过程中土体坍塌。另外,挡土墙可能有排水设施,需要先切断水源,处理好排水,避免积水影响施工。
切割方法方面,常用的可能有机械切割(如绳锯、链锯)和破碎机械(如液压破碎锤),但要注意如果是靠近既有结构,需要用低振动的方法,避免影响周边。如果挡土墙有钢筋,处理钢筋的方法也需要提到,比如切割或气割。
施工要点中,分段拆除很重要,避免一次性拆除过多导致土体失稳。还要监测周边土体和建筑物的位移,确保安全。拆除顺序可能需要从上到下,分层切割,每层拆除后及时清理渣土,减少荷载。
后续处理方面,拆除后的场地可能需要回填,要确保回填材料符合要求,分层夯实,恢复排水系统。如果有遗留的基础,可能需要处理,避免影响后续使用。环境方面,控制粉尘和噪音,特别是在居民区附近。
需要注意用户可能没有提到的深层需求,比如挡土墙拆除后的土体稳定性处理,是否需要专业的结构评估,或者是否涉及爆破(虽然用户问的是切割,可能不涉及,但需要确认)。另外,是否需要办理相关手续,比如施工许可,特别是涉及到周边安全的情况下。
总结下来,结构应该包括施工前准备(勘查、方案、设备、安全)、切割方法(机械切割、破碎方法)、施工要点(分段、监测、排水)、后续处理(清理、回填、修复),以及安全注意事项,特别是土体稳定和周边保护。需要结合之前的回答结构,保持一致,同时突出挡土墙的特殊性,比如土体相互作用和排水处理。
挡土墙拆除切割是一项需要结合结构安全、土体稳定及周边环境保护的施工任务,以下是具体的技术要点和操作流程:
一、施工前准备
1. 勘查与评估
结构分析:明确挡土墙类型(重力式、悬臂式、扶壁式等)、材质(混凝土、砖石、钢筋混凝土)、高度、厚度及基础形式(浅基础、桩基等),核查设计图纸及配筋情况。
周边环境调查:确认周边是否有建筑物、地下管线(水管、电缆、燃气)、道路等,评估拆除振动对邻近结构的影响;勘察土体性质(是否存在软土、回填土或高水位),判断拆除过程中土体失稳风险。
排水处理:若挡土墙设有排水孔或地下排水系统,提前切断水源或临时引流,避免拆除时地下水或雨水渗入作业面。
2. 方案制定与审批
由专业团队制定专项拆除方案,内容包括:切割方法、分段拆除顺序、土体临时支护措施(如钢板桩、锚索加固邻近土体)、渣土清运路线、应急预案(防坍塌、防管线破损)。
涉及邻近建筑物安全时,需委托第三方进行结构安全评估,并报相关部门审批。
3. 设备与材料准备
切割设备:金刚石绳锯机(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墙)、液压链锯、水钻(用于小孔排孔切割);破碎设备可选液压破碎锤(用于无配筋或低强度墙体)。
辅助工具:起重机或叉车(吊运拆除块体)、空压机(提供动力)、冷却水系统(降尘降温)、钢丝绳及吊带(吊装固定)。
安全防护:围挡、警示标志、安全帽、防噪耳塞、护目镜、防尘口罩;土体临时支护材料(如沙袋、型钢支撑)。
二、拆除切割方法
1. 机械切割法(主要针对钢筋混凝土挡土墙)
金刚石绳锯切割:
沿拆除线用墨线标记切割位置,将金刚石绳锯穿过预先钻好的穿绳孔,环绕墙体固定。
启动液压驱动装置,控制绳锯线速度(约 15-25m/s),同步喷洒冷却水降尘降温,避免因摩擦高温损坏刀具。
分段切割成 1-2㎡的块体(重量需小于起重机荷载能力),每段切割至离基础或相邻结构 5-10cm 时暂停,避免损伤原结构。
水钻排孔切割:
按 5-10cm 间距钻孔(孔径略大于钢筋直径),形成连续切割缝,适用于狭窄区域或需精准控制切割面的场景。
钻孔时注意避开墙体内部钢筋,遇钢筋时改用金刚石锯片或液压剪切断。
2. 破碎拆除法(适用于无配筋或低强度砌体挡土墙)
液压破碎锤:
从墙体顶部开始分层破碎,每层高度不超过 1.5m,避免一次性拆除过高导致土体侧压力失衡。
破碎时锤头垂直于墙面,先破碎砂浆缝或薄弱部位,再剥离块体,减少振动对周边土体的影响。
人工配合机械:小型砌体墙可先用风镐破除表面,再用机械清理,适用于近距离保护周边管线的场景。
三、施工关键要点
1. 分段拆除与土体支护
分段原则:按 “由上至下、先拉锚后墙体” 顺序,每段长度不超过 5m,高度不超过 2m,切割后立即吊运拆除块体,避免堆积在墙顶增加荷载。
土体临时支护:对高挡土墙或软土地基,每拆除一段后,及时在墙背土体设置临时支撑(如钢管斜撑、沙袋堆砌),防止土体坍塌;若发现墙后土体裂缝或位移,立即停止作业并回填反压。
2. 钢筋处理与安全控制
切割遇钢筋时,优先用金刚石绳锯直接切割;若钢筋直径≥20mm,可先用液压剪或氧气乙炔割除,再继续切割混凝土。
吊装时确保钢丝绳绑扎牢固,严禁超载,拆除块体下方严禁站人;夜间作业需充足照明,禁止在暴雨、大风等恶劣天气施工。
3. 粉尘与噪音控制
切割时全程开启冷却水系统,采用雾化喷水降尘;破碎作业时配备吸尘器或防尘罩,减少粉尘扩散。
邻近居民区时,控制施工时间(早 8 点至晚 10 点),选用低噪音设备,必要时搭建隔音围挡。
四、后续处理
1. 渣土清理与场地平整
拆除废料及时分类清运(混凝土块可破碎后回收利用,砖石垃圾运往指定消纳场),避免在基坑或墙边堆积。
清理完成后,对墙后土体进行夯实,若设计要求保留基础,需对基础顶面进行凿平处理;若需新建结构,需检测地基承载力。
2. 土体与环境恢复
按设计要求回填墙后土方,分层夯实(每层厚度≤30cm),恢复排水盲沟或泄水孔,防止积水导致土体软化。
修复因施工损坏的周边道路、绿化,拆除临时支护设施,恢复场地整洁。
3. 安全验收
检查拆除后场地是否存在松动土体、裸露钢筋等隐患,确认邻近建筑物及管线无损伤,提交施工记录及验收报告。
五、注意事项
禁止行为:严禁采用爆破法拆除(除非有专项许可且周边无敏感设施),禁止垂直交叉作业,避免上层拆除块体坠落。
监测预警:施工中持续监测墙后土体位移、邻近建筑物沉降(每 2 小时一次),当位移超过 5mm 或出现异常裂缝时,立即停工并启动应急预案。
挡土墙拆除切割需严格遵循 “安全第一、分层分段、动态监测” 原则,结合土体特性和结构形式选择合适工艺,确保拆除过程中土体稳定及周边环境安全。